学院新闻

银河welcome娱乐网站举办“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”专题讲座

发布时间:2025-10-20   浏览次数:0

银河welcome娱乐网站举办“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”专题讲座

——探索金属有机框架的科学魅力与时代意义

为进一步拓宽师生的科学视野,弘扬探索精神,2025年10月16日,银河welcome娱乐网站面向化学专业本科生举办了题为“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——金属有机框架(Metal–Organic Frameworks,MOFs)”的专题学术讲座。讲座由学院赵晓佳副教授主讲,吸引了众多师生参加,现场气氛热烈。

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北川进(Susumu Kitagawa)、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理查德·罗布森(Richard Robson)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奥马尔·M·亚吉(Omar M. Yaghi),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(MOF)材料领域的奠基性贡献。三位科学家通过发展“网格化学(Reticular Chemistry)”理念,实现了分子层面上可控的三维多孔晶体设计,为化学打开了“在分子之外构筑结构”的新维度,深刻影响了材料、能源、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发展。

赵晓佳副教授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起源讲起,简要回顾了从19世纪维尔纳建立配位化学概念,到20世纪末MOF体系形成的科学历程。他系统介绍了三位获奖者的关键贡献:Richard Robson提出以金属–有机构筑单元理性设计多孔晶体的思想,Susumu Kitagawa实现了具有永久孔隙性和柔性的MOF结构,而Omar M. Yaghi则提出“次级结构单元(SBU)”与“网格化学”的理论体系,促使MOF研究走向系统化与可预测化,这一系列工作推动了化学从“分子化学”迈向“框架化学”的新时代。讲座通过“以分子为砖石,搭建出容纳化学反应的房间”的比喻,生动阐释了MOF材料的结构特征与科学魅力,详细介绍了MOF在气体储存、碳捕获、水资源获取、污染物吸附与催化转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,并重点展示了MOF在“沙漠取水技术”中的应用——通过吸附空气中水分并利用太阳能释放液态水,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提供了新思路。

讲座中,赵老师还结合多位获奖者的科研经历,深入剖析了科学创新背后的信念与坚持。他指出,MOF的诞生不仅是一项材料创新,更代表了化学研究范式从经验探索走向理性设计的转变。最后,赵老师结合MOF产业化现状,介绍了中国科研团队和企业在该领域取得的进展,鼓励青年教师与学生秉持科学精神,立足基础研究,勇于提出原创性科学问题,为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
本次讲座内容翔实、分析透彻,不仅帮助师生系统了解诺贝尔化学奖背后的科学思想,也激发了大家对前沿科学的浓厚兴趣与研究热情,进一步营造了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。